時間:6月1日 來源:中國環境報 作者:宋楊
在5月26日舉行的生态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,《2021中國生态環境狀況公報》正式發布。其中,大氣污染治理成效格外亮眼:環境空氣質量6項指标年均濃度同比首次全部下降,PM2.5濃度更是同比下降9.1%。這張漂亮的成績單,是過去一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體現,更加堅定了我們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信心和決心。
今年春節期間舉行的北京冬奧會,讓廣大人民群衆對藍天獲得感、幸福感有了更切身的體會。即便已經過去3個月,但每每回想起各國運動員在湛藍的天空下,騰空翻轉于首鋼滑雪大跳台上的畫面,依舊令人心潮澎湃。貫穿冬奧會始終的“北京藍”,得到了國際國内社會的一緻好評。但仔細想想,北京冬奧會賽期正值我國北方地區冬春交彙季節,環境氣象條件極為不利。正是有了2021年藍天保衛戰打下的堅實基礎,才能讓冬奧會期間天藍如洗。由此可知,那抹藍确實來之不易。
這些成績背後蘊含的,是全國上下共同的努力。生态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,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夏季臭氧治理攻堅行動,并持續開展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工作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8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統一政策、統一行動,逐級建立重污染天氣應對指揮部,增強了協同防控的戰鬥力。事實證明,采取的措施都是有效的,所有的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。
成績的取得令人欣喜,但對标2035年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标和人民群衆對優美生态環境的需要,大氣污染防治還遠沒有到高枕無憂的時候。我們要看到,當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仍未擺脫“氣象影響型”,尚有29.8%的城市PM2.5平均濃度超标,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仍時有發生。在個别地方,仍然存在突出涉氣環境問題。今年4月開展的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中,河北省邯鄲市違規建設鋼鐵項目、虛假置換鋼鐵産能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“烏昌石”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推進不力、重污染天氣多發等問題,被作為典型案例曝光。生态環境部在開展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工作中,也發現了河北、遼甯、山東等地的部分企業未按要求安裝和運行污染治理設施。
這些問題的存在,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出現了麻痹思想、厭戰情緒、僥幸心理、松勁心态,必須堅決克服。藍天白雲、繁星閃爍不是我們奮鬥的終點,而是勇攀下一個高峰的起點。大氣污染治理面臨複雜性、艱巨性和長期性,主要污染物排放仍有不小下降空間。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曾表示,以現有的政策措施,在2030年之後,減污過程會減緩。但有了碳達峰、碳中和的推動力,與降碳結合,則會釋放出更大的減污潛力。鑒于此,如何在“雙碳”目标的引領下,充分利用減污降碳的協同效應,是各地未來工作的重點方向。
統籌推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,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打法。強化頂層設計,牽住以降碳為源頭治理舉措的“牛鼻子”,統籌謀劃一批推動能源、産業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。強化政策協同,聚焦重點領域、重點行業,加快産業結構轉型升級,嚴格控制“兩高”項目建設,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,加大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力度等。強化工作統籌,統一政策規劃标準制定、統一監測評估、統一監督執法、統一督察問責,為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提供支撐保障。
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取得的成績,既是對我們過去所付努力的證明與嘉獎,也是對未來繼續奮鬥的啟迪與鞭策。路雖遠行則将至,事雖難做則必成。各地各部門必須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接續攻堅,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,再上新台階,為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我們的力量。